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关于对《沾化区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的通告
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关于对《沾化区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进行意见征集的通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宜业,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经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研究起草了《沾化区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通过来信来函、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论证和吸收。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19日。
联系单位: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
联系人:李威
通讯地址:滨州市沾化区银河五路268号
邮编:256800
电子邮箱:zhstfjtrgfg@163.com
联系电话:0543-7310920
互联网平台:http://www.zhanhua.gov.cn/art/2024/6/19/art_315633_7042.html
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
2024年6月19日
沾化区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部署,着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结合我区实际,起草了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提质增效。牢固树立并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升乡村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宜业,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具体目标
(一)乡村人居环境美丽宜居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4年底,大幅新增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数量,确保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5%以上。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效果,严防已治理完成的黑臭水体返黑返臭风险。
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达到100%。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实现乡村厕所管护机制基本覆盖。乡村生态保护各项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并规范运行,农民健康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二)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保护和节约利用农业资源,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规范化使用,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等多元化利用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到2024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
加强宣传培训,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与农药减量化行动,深化测土配方施肥理念。到2024年底,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较基期实现负增长,利用率持续提高。
(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提升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体系,启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到2024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
三、实施范围
沾化区全域农村地区
四、工作基础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
目前,沾化区已构建以区财政资金为主导、上级专项资金为辅助、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自2020年以来,先后争取涉农中央环保专项资金287万元,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2079万元,统筹专项债券资金1.2亿元,切实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沾化区需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庄共有424个,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治理315个,治理率达到74.3%。在已完成治理的村庄中,治理模式采用建设集中生态处理设施的18个、采用纳管方式的7个、采用集中拉运的178个、户级分散处理就地利用的村庄共112个。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范围广、任务重,需要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和市场主体通力配合,目前整县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二是运力不足,运行维护压力大。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仍以拉运模式为主,现阶段抽运车辆无法满足1.2万余个污水收集罐的清运需求,出现污水未能及时抽运的情况,且拉运车次较多、运送距离较远,导致运维成本增加,项目整体运维压力较大。三是部分村庄受长期以来生活习惯影响,乱泼乱倒现象禁而不绝。
(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面
全区农村黑臭水体共15处,纳入国控清单10处、纳入省控清单5处。2021年,编制了《沾化区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以乡镇(街道)为主体,累计投资450余万元,综合运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措施,积极开展治理工作。截至2021年底,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已经全部提前完成治理。
目前,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面还存在监管机制不完善,部分已治理完成的黑臭水体有返黑返臭的风险。农村黑臭水体维护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个别黑臭水体未设置警示标识、未落实巡查制度等问题。
(三)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
全区全部采用集中供水方式,无专门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区共2处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别为思源湖水库、河贵水库。思源湖水厂供水能力为3万立方米/天。河贵水库总库容960万立方米,供水能力为1万立方米/天。
目前,全区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完成标志牌、隔离防护网、视频监控、警示标识的规范化建设,每季度对水质进行检测,水质均能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达标率100%。
(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方面
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方面,采用“撤桶并点、上门收集”的方式进行收集,收运处理及管理模式由过去“户、村、镇、县”四个管理主体调整为环卫公司一个主体,将全区438个村庄的保洁、19座生活垃圾中转站的运营,全部托管于专业环卫保洁公司。全区按照省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配备村专业保洁员1700余名,设置垃圾桶2万余个,环卫基础设施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收集率100%,日转运生活垃圾260吨以上,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100%。目前全区未配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区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滨州市天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处置利用。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正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工作,已建成运行37个示范村。同时,在城区沿河路以西、富强路以南,正在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逐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工作。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作主要面临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设备老旧,资金不足。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生活垃圾中转站转运设备需要更新,部分村庄垃圾桶陈旧破损,且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对老旧设备的更新工作产生了阻碍。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不平衡,集中收集工作效率较低,尚未实现全覆盖,亟待总结形成一套适合沾化当地特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三是宣传力度不够,环保意识淡薄,居民群众环保意识仍有待提高,存在农作物秸秆和杂物乱堆乱放、村庄周边乱倒垃圾、乱贴广告等问题。同时,受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晚影响,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缺乏认识,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五)秸秆综合利用方面
2022年度全区秸秆产量49.05万吨,主要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棉花秸秆,可收集量42.45万吨,秸秆利用量40.39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5.16%,较上年度提高0.78%,主要秸秆利用方式为粉碎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率85.32%。
近年来,始终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44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培育壮大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强化科技服务保障,形成了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组建了农业技术服务队伍,通过下沉到户、集中培训、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等方式一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切实提高了全区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
目前,沾化区秸秆综合利用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单一,精细化还田技术尚未推广。当前小麦、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仍然是主导方式,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85%以上,开发利用市场机制和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链条短,其它利用方式占比不足15%。
秸秆精细化还田作业中,深耕环节非常关键,须使用大马力机械进行深耕,一般农户因种植面积小不适于大马力机械作业,因此大多农户选择旋耕,导致秸秆精细化还田技术推广受限。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未把秸秆作为资源看待,对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经济效益认识不足。三是秸秆收储扶持力度不够,收储运整体成本高。受传统种植模式制约,农作物分散种植点多面广,造成秸秆收购成本高,秸秆收集机械(收集、打捆、运输)存在一次性投资大、作业时间段短、机械利用率低等特点,因此亩成本较高,制约了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主体发展。同时,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影响了全区秸秆收储体系建设进度。
(六)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
全区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较大,2023年全区畜禽粪污产生量221.91万吨。全区粪污主要采取堆积发酵还田和生产有机肥两种资源化利用模式。
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方面,截至2023年全区147家规模养殖场、289家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均达100%。其中,符合标准的粪便收集池34347.4立方米,污水沉淀池及沼气池(包)共438262立方米。2023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74%。
堆积发酵还田方面,积极构建“粮经饲—养殖—粪便(沼渣)—还田”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生产有机肥方面,共有包括滨州市大增畜禽粪便处理有限公司、山东鲁源福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沾化利农牧业有限公司等9家有机肥厂,年消纳畜禽粪污34万吨。
2022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批复了沾化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批复总投资688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3000万元,自筹资金3880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富源街道、大高镇、利国乡3处区域性畜禽粪污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中心,下河乡、冯家镇、下洼镇、泊头镇4处集中处理点,同时为5家规模养殖场配套完善粪污处理设施。项目建成运营后,对于无流转土地或粪便外销受阻的养殖场(户),由区域性粪便集中处理中心进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可实现沾化整县域畜禽粪污全覆盖收集处理和利用,促进畜牧产业和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目前,农村粪污资源化利用面临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庭院养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非规模养殖仍占很大比例,且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存在畜牧养殖场(户)粪污利用处置不规范问题。养殖场(户)大部分配建了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但个别养殖场(户)存在建而不用的问题。二是部分畜牧养殖场(户)环保意识不强,重视养殖产生的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粪污得不到有效处理,周围环境日趋恶化,没有真正承担起养殖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三是因生产主体不同,种养结合机制尚未理顺。由于化肥增产的比较优势、耕地碎片化等原因,有机肥的使用受到限制,粪肥还田技术、机械设施研发、还田工艺等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
(七)冬枣种植业农牧循环利用方面
冬枣为主要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占经济作物类种植面积的81%,产量占经济作物类总产量的66%。因此,促进冬枣种植业农牧循环利用对提高农村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在下洼镇、古城镇和大高镇等冬枣种植大镇,已尝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通过合理调整施肥结构,实施精准施肥,推广缓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优化化肥施用方式,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并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促进施肥方式的转变。
五、建设内容
到2024年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5%,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并建立动态监管机制,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稳定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保持100%。
通过全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系统整治农村环境问题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全区农村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带动农村群众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同时不断探索提升农村环境整治运维管理水平,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使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逐年提高。继续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抓好抓实农村生活污水、农村黑臭水体、农村饮水安全、生活垃圾、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6项重点工作,持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为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综合典型,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
1.加强统筹管理,巩固治理成果
继续推进已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支持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通过“认养、托管、建养一体”等模式开展后期管护,确保设施有效运行率达100%,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村民满意率达到80%以上。加大政府性投入力度,创新融资模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现阶段生活污水拉运出现的人力、物力不足予以帮扶,加强总体运力,缓解运维压力,实现对车辆运行、污水处理情况全时段、全方位监管,及时维护保养车辆,定期进行试水实验,避免运输途中的污水泄漏,保障运维过程的环境保护和应急安全。建立运维巡检小组和管护操作规程,开展日常巡检、养护和维修,建立运维台账资料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完善设施档案信息、日常运维管理记录、故障报告和处理结果。加强技术员业务培训,实现动态化管理。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和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村群众正确使用设施,促进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减少直排。(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各乡镇、街道)
2.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根据区域位置、人口聚集度和不同模式处理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典型村庄,开展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因地制宜采用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工艺技术,统筹考虑周边畜禽粪污、渔业养殖尾水等治理需求,以及生态补水、农业灌溉等用水需求,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形成符合农村实际、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经验和模式。(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各乡镇、街道)
3.构建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体制机制
一是统一梳理全区各乡镇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合理确定具体的治理方式,估算投资额,科学制定生活污水治理方案。住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以及实施单位按照职责范围,及时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达标验收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并加强对职责范围内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及监测工作。做好第三方运维单位的管理工作,建立调度、通报、检查等联动工作制度,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终考核。二是探索适合本地的长效管护模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纳入村民自治内容。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责任制,缓解政府主管部门监管难度,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长效管护水平,不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各乡镇、街道)
(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面
1.加强统筹管理,实现标本兼治
继续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成效,每年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工作和县级巡查工作,确保已完成治理的15处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强化源头治理,根据农村黑臭水体成因,整体部署、协同推进全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生活垃圾治理。强化黑臭风险防控,对低洼坑塘、畜禽养殖场、生活垃圾中转站、涉水企业和经营单位等可能形成黑臭水体的风险地区,建立风险清单并加强黑臭隐患排查,确保全覆盖、无遗漏,既要满足近期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又要兼顾远期水质稳定达标,做好治理后维护管理措施,解决导致水体黑臭的相关环境问题,实现标本兼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各乡镇、街道)
2.加强日常监管,预防返黑返臭
一是制定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整治工作制度,明确不同污染源类型水体的治理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指导乡镇(街道)对辖区内水体进行动态排查整治,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纳入县、乡镇(街道)、村日常工作,落实网格化责任人排查责任,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随查随清、长治久清。二是将全区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和治理工作进展通过政府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并以村庄为单位通过公告栏等向村民公示,接受公众监督,提高群众参与度,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调动村民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构建全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监管体系,做到农村黑臭水体治得好、管得住、长久清。建立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体制机制,督促各乡镇(街道)落实黑臭水体维护管理机制,做到发现问题随改随清,保障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各乡镇、街道)
(三)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方面
继续严格遵守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内相关规定,加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护措施,督导水质监测频次达到规定要求,确保饮用水源水质100%安全达标,由有关部门依法向社会公开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责任单位:区城乡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
(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方面
1.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
加强对现运行的14座乡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管理,做到站内台账资料齐全,站容站貌整洁、站内污水规范处理、臭气和噪声控制到位、垃圾日产日清。同时,2024年计划对乡镇现有14座垃圾中转站收集设施、车间、渗滤液收集池等进行升级改造,解决生产车间破损、渗滤液收集池容量偏小等问题。加强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管理,及时检查维护,防止运输过程“跑、冒、滴、漏”现象的出现。推广“撤桶并点、定时上门”收集模式,以孟家口村为示范点,采取定时上门收集的模式进行,每户配发一组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由环卫保洁人员进行定时收集,垃圾收集运输公司集中清运。(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乡镇、街道)
2.鼓励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项目
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开展厨余垃圾堆肥试点,实现全域范围生活垃圾初步分类,对可堆肥、可回收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理。使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减小末端治理压力。在乡镇(街道)建设14座生活垃圾分拣转运站,初步实现生活垃圾分拣转运,依托滨州市天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逐步完善整县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提高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能力。打造1处室外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或室内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评选一批农村垃圾分类样板村。建设垃圾分类宣传主题文化广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乡镇、街道)
3.开展农村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
建立多部门联动、责任清晰的组织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快清理“三线”(公路、铁路、河流沿线)、村庄内外积存的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沟等问题,加大对各乡镇、村庄的环境卫生保洁力度,加大垃圾清运频次,提高垃圾运输效率,确保垃圾应收尽收、应运尽运、无遗漏和垃圾死角。查处乱倒乱拉行为,规范垃圾收集运输,加强垃圾收运单位考核,实现村庄周边环境整齐清洁。(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乡镇、街道)
4.完善监管制度,倡导全民参与
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督制度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乡镇、街道)
(五)秸秆综合利用方面
1.做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重点推进精细还田
充分发挥现代化农业机械效率,提升秸秆离田利用比例,至少形成一项“五料化”(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离田利用技术成熟模式,保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探索实施青贮企业将秸秆利用后产生的腐熟有机肥回归到农户玉米青贮田块,补充土壤肥力,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2.建立收储运管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条
建立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经济组织或经纪人为骨干的运作体系。合作经济组织或经纪人在农作物收割季节,以村组为单位设立秸秆堆场,就近收购秸秆,批量送往企业,实现多方得利、无缝衔接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同时,积极申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做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成效评估和经验总结。延伸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提高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3.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发放宣传材料,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利用,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对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倡种地养地相结合,提升群众主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查,在各乡镇(街道)选取120户开展入户调查,并对区域内所有从事秸秆“五料化”利用的市场主体进行普查,掌握区域范围内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播种面积及粮食单产情况以及农作物秸秆“五料化”利用量,及时填报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并实现动态管理。出台支持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对购买、使用先进实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农民群众实行“双重补贴”,在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的同时,加大财政专项补贴,减轻机手或农户的负担。(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六)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
1.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6880万元,主要建设3处大型集中处理中心和4处集中处理点,同时为5家规模养殖场配套完善粪污处理设施。下一步对该项目进行全面跟踪,及时总结可推广的好技术、好做法、好经验,通过组织观摩、召开现场会等方式,推广交流工作经验,提高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该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全区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全覆盖,区域内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实现市场化运营,提升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责任单位: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2.积极指导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加强日常检查监督
到养殖场(户)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加强对配建设施运行、粪污堆储、粪污还田等关键环节的检查,指导规模场和集中处理中心建立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信息台账,确保畜禽粪污去向可追溯。对于设施破损、建而未用、台账不规范等问题下达整改指导意见书,由所在乡镇(街道)监督整改,通过多部门联动,提升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4年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责任单位: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3.鼓励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向规模化和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转化。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利用自有田地、流转土地,或对接周边种植户建立粪肥供应关系,实现粪污就地就近消纳、生态循环利用,串联起生态环保和绿色农业的循环产业链条。(责任单位: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4.推动农牧循环,减少化肥使用
开展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全区化肥、有机肥使用现状与需求,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与农药减量化行动,以有机农产品认证、价格补贴等方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扩大有机肥市场规模。建立全区统一的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降低粪污治理成本,打通粪肥还田通道,促进种养结合,降低粪污治理成本。(责任单位: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七)冬枣种植业农牧循环利用方面
着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现全区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全覆盖,区域内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将养殖区域污染治理过程产生的有机肥、沼液、沼渣均回用于冬枣种植、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等的种植项目。同时,将有条件的村庄的农村生活黑水拉运至配套的有机肥和沼气生产设备一并处理,与畜禽粪便一并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各乡镇、街道)
六、总体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统一领导和部门协作,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建立起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全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各级人民政府乡村生态振兴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跟踪评测和考核监督,确保实施效果。建立督导机制,逐级建立乡村生态振兴台账,每季度汇总工作进展情况。
(二)落实监督管理。建立调度、通报、检查等联动工作制度,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联合监督检查。重点通过现场检查、实地走访、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深入监督,加大集中整治行动频次,将集中行动常态化,使农村环境常新、垃圾难存。充分发挥“12345”市民热线监督作用,畅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监督举报渠道,针对群众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饮用水源、黑臭水体、畜禽粪污等相关问题的投诉举报提供政策技术咨询。
(三)强化财政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乡村生态倾斜,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研究设立用于支持乡村生态振兴方面的基金,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乡村生态振兴。
(四)创新融资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项目资金整合,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统筹好中央和省、市各级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第三方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五)强化宣传引导。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全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提高村民对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典型事迹和技术模式,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用良好成效激励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沾化区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解读
一、政策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部署,沾化区着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现结合我区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际,特起草本实施方案。
二、编制依据
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印发的《“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评估标准》和《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
三、出台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批示精神,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提质增效。牢固树立并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升乡村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宜业。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四、重点举措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
继续推进已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开展后期管护,确保设施有效运行率达100%,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村民满意率达到80%以上。
(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面
继续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成效,每年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工作和县级巡查工作,建立起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体制机制,督促各乡镇(街道)落实黑臭水体维护管理机制,保障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三)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方面
2024年度,继续严格遵守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内的相关规定,加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护措施,督导水质监测频次达到规定要求,确保饮用水源水质100%安全达标,由有关部门依法向社会公开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
(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方面
加强对现运行的14座乡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的管理,对乡镇现有14座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开展厨余垃圾堆肥试点。建立多部门联动、责任清晰的组织体系和考核机制。建立微信、报纸或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的监督制度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五)秸秆综合利用方面
充分发挥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效率,保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探索实施青贮企业将秸秆利用后产生的腐熟有机肥回归到农户玉米青贮田块。积极申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指导,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利用。出台支持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对购买、使用先进实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农民群众实行“双重补贴”。
(六)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
投资6880万元,建设3处大型集中处理中心和4处集中处理点,同时为5家规模养殖场配套完善粪污处理设施。确保沾化区147家畜禽规模养殖场、289家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七)冬枣种植业农牧循环利用方面
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促进冬枣种植业农牧循环。实现全区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全覆盖,区域内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将养殖区域污染治理过程产生的有机肥、沼液、沼渣均回用于“冬枣”种植、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等的种植项目。将有条件的村庄的农村生活黑水拉运至配套的有机肥和沼气生产设备一并处理,与畜禽粪便一并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主要目标是:2024年底,大幅新增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数量,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5%以上。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效果,严防已治理完成的黑臭水体返黑返臭风险。2024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
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
解读联系人:李威;电话:0543-7310920
现场咨询地址: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土壤与固体废物管理科(512房间),滨州市沾化区银河五路268号
意见征集结果
截至2024年7月19日,未收到社会公众意见建议。经网络征求意见形成最终稿,于7月26日正式出台:沾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沾化区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www.zhanhua.gov.cn/art/2024/7/26/art_305127_10413236.html)。
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
2024年7月26日
征集已结束,谢谢您的参与!